搜吧 - 智能搜索
  • 中产家庭面临的“尴尬”:努力一辈子,子女仍需从零开始

    所以,在如今这个社会,中产家庭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思维,盲目的“鸡娃式教育”,并不代表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与其花费大量的积蓄去做学历的“镀金”,还不如回归教育的本质。 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追求成绩和学历。

  • 南非黑人中产阶级崛起--新闻报道-人民网

    感受时代巨变,黑人中产家庭收入连增 开车行走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郊区,一个个新建的中产阶级社区拔地而起,里面居住的大部分是黑人。一到周末,手机店、鞋店等商店挤满了爱好时尚的年轻黑人,大商场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多是黑人中产,而正在兴起的南非网购主力军也非这些人莫属。

  • 中产家庭的教育迷思:花900万走国际教育路,真的值得吗?|国际教育...

    但所谓最好,只是你能力和财务范围内的最好,你看到妈妈群的其他人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初中出国或高中出国,就蠢蠢欲动,那你告诉我,你有人家有钱么? 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的是长时段的家庭稳定,而不是悲欢起落,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吧,某某香港明星,因为父亲生意失败,被迫结束留学,回港挣钱。

  • 北大取消绩点、剑桥废除排名…中产家庭教育思路得变了

    AI时代的到来,第一批淘汰的是只会画画、画得像的美术生。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发布通知,2025级起,北京大学将不再使用绩点作为本科学业的核心评价标准,转而倡导以更丰富多元的方式衡量学生的学业发展。 不止是北大,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开启了综合评价体系的改革。而剑桥大学则更加激进,...

  • 留学生都是有钱人吗?普通家庭学生能去留学吗? | TestDaily厚朴优学

    普通家庭学生能去留学吗? 提到留学和留学生,很多人都会直接调取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去留学的都是富二代吧?没事开开超跑,高档餐厅随意消费,留学前先买个房,每天纸迷金醉花天酒地?这样的留学生确有其人,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留学生即是富二代,算是对留学生最大的误解之一了。现今多样的留学...

  • 一改高姿态?日本名校正在争夺中国生源,国内中产家庭也掀起了...

    日本名校正在争夺中国生源,国内中产家庭也掀起了“低龄留学”的风潮…… 近日,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刊发报道指出: “无需做任何努力,就有留学生自动前来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日本各大学竞相到留学生预备校‘招揽生意’,争抢的目标对象为中国人”。

  • 美国留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这不仅是对政策的震撼,更是对信念的拷问。当原本熟悉的路径消失,当确定性变成奢侈品,我们如何重新理解留学的意义?家庭、个体、梦想,在这个动荡时代里,又该如何调整坐标、重新出发? 2025年,一封国务院电报成为压垮许多家庭“美国梦”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正式宣布暂停全球范围内...

  • 从消费降级到留学断供,中产家庭要放弃国际教育了吗?

    这些放弃留学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中产家庭选择回归公立学校。其实,早在疫情上网课期间,国际教育圈内就有不少学校被爆出,外教流失严重的问题。 当时就有一批家长选择转回了国内公立。 像在北京、上海,这些在高考政策、国内一流大学的数量都有利的第一梯队...

  • 说句实话,教育投资确实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但前提是,你得花得起,而且还得花对地方!经常能听说父母把在一线城市的房子卖掉,送子女出国,等子女回国后,却再也买不回当年卖掉的那套房子。很多中产家庭,被留学热冲昏了头脑,以为把孩子送出国,就能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却没想过,这留学二字,背后藏着多少坑!
  • “2024年后,教育红利所剩无几,中产家庭的出路变了”!

    一个大数据,让中产家庭梦碎 时间来到2024年,当全球都在感受AI带来的强大冲击时,贺岭峰教授犀利地提出:2024年是中国教育的拐点之年。 2024年之后,我们面对的世界不一样了。 为什么?贺教授拿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统计大数据来说明: 👉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的时间,我国一共培养了1033万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