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呼唤国家叙事话语升级迭代——(引题) 从“中国是什么”转向“中国为什么”(主题) 阅读提要 ●伴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深刻影响世界,我国国际传播进入深刻变化和快速升维的过程中:以往着力于“中国是什么”讲述中国故事,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话语权主观需求,同时也不能...
-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综合排名与上年持平,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下行压力,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一些国家官员和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点...
-
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林梦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将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
-
6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一员。 地处北半球的中国,为何始终属于“全球南方”? 这里的“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它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是这些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
-
“中国人的性格普遍较为平和”以及自古以来的“天朝上国”心态,深刻影响了中国对国际角色的认知。 内向型的文明特质: 与海洋文明或游牧文明不同,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明,其核心诉求是“稳定”、“和谐”、“安居乐业”。这种文化基因决定了其在历史上大多时候是内敛的、防御性的,而非外向的、扩张性的。“修...
-
【特稿】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现代化,寄托人类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凝聚各国对发展振兴的孜孜追求。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近代以来中国...
-
从2005年北大代表队首次打入全球总决赛,到2018年北大举办全球总决赛,再到近年来大显身手……20年,中国教育朝着“由大到强”跃升,北大学生的成长,是中国迎来“平视世界的一代”的缩影。越来越多中国老师成为国际竞赛的出题人;之前很多线上比赛在时区上优先考虑其他国家,随着参与的中国学生变多,不少比赛选择了“...
-
...破解时代之问的中国担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特稿|建设更美好世界——破解时代之问的中国担当 新华社记者赵嫣 张远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欧是相互成就的伙伴”“中国始终与全球南方同呼吸、共命运”,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多次就中国外交政策回答提问,阐明立场。
-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样本_中国人大网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全国人大加入各国议会联盟4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六次发展中国家议员研讨班期间,发展中国家议会代表团来到北京、山西、天津,走乡村、智慧农场,观古城、古街,看生态修复工程、基层立法联系点,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沉浸式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
我们的战略预测比较准__财经头条__新浪财经
回到您的问题,今天该怎么看待中国?正是在从弱到强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运用辩证的方法:第一,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第二,通过国际比较看清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真正凝聚力量。 张维为:关键就是对国家一定要有某种整体把握。《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我的第6本书,我也没想到它会变成畅销书。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