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为未来而工作: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察 - 中国军网
不放弃、共奋进、同努力的韧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通过教育传承、电影传播、饮食文化,还是日常仪式,中华文化呈现的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文化自豪感与价值认同感,解释了中国“从何处来”“当下是谁”,成为...
-
如果你也想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使用上科技元素,充份发挥想象力,通过写作找到未来的确定性答案,可以加入我们。 我们邀请了7位国内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共同花费半年打磨课稿,推出了国内第一门面向大众的科幻写作课《南方周末科幻小说写作课》。 这7位讲师是科幻文学界各大重要奖项的得主,也是国内外最具显著影响力的科幻作...
-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12月17日发表题为《拜登贸易政策核心的讽刺意味》的文章,作者为史汀生中心研究员罗伯特·曼宁。全文摘编如下: 当众议院前议长蒂普·奥尼尔明智地指出“所有政治都是家门口的事”时,电动汽车还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未来主义梦想。但这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美国与最亲密欧洲和亚洲...
-
国外看中国在悬崖上修建道路惊呆!老外 -这是美国工程师无法想象的
外国网友看中国舞狮变装卡点视频。外国网友:看了一遍又一遍!# 95 0 11:22 App 羽生结弦有什么魅力?央视都赞美的日本人,连中国观众都为他加油 109 0 01:11 App 外国网友看中国未来主义广州城市夜景,外国网友:这是我们玩剩下 # 2376 0 11:45 App 中男与西女的爱情故事!外国网友:中国男人太温柔了,我...
-
这一转变折射出美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全球化冲击、文化战争激化及民众对政治精英的普遍失望。“美国优先”的双重内核,包括经济民族主义:MAGA支持者认为自由贸易让美国“吃亏”,尤其将中国视为产业空心化的元凶,主张通过高关税、制造业回流等保护主义政策重现“黄金时代”的经济霸权。以及文化保守主义:其核心是对传统...
-
据记述,2010年,当奈斯比特夫妇再次访华时,现场五十多位学者人手一册各种版本的《大趋势》,足可见其当时的影响力。正如历史学者雷颐所说,这些著作在中国的意义远大于美国。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未来主义的思潮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回应和支持。1979年,国家科委牵头成立中国未来研究...
-
26 FEATURE 专题 MODERN WEEKLY 1 SINOFUTURISM 中国未来主义 按有关专家的说法,人类这样的陆地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活这么久实属非同寻常.从物种角度而言,目前是 整个人类社会的晚期,这也就难怪人们会怀着复杂的心情饶有兴趣地幻想"后人类星球"的境况,尽管那是 人类大规模灭绝后的世界,2008年的影片《机器人总动员》...
-
拉纳·米特:未来的中国将如何重塑世界?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近日刊载牛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拉纳·米特的文章,评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作者对中国的内政外交依然发出了一些国际媒体上常见的陈词滥调式评论,如“威权主义”“激怒别国”等等,这些观点多有偏颇之处。但他认识到部分西方学者预测的“僵化和笼统”,意识到中国崛起具有“复杂性”...
-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撰文称 在中国看到了未来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文提到了自己不久前的中国之行,并引用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说,过去人们去美国了解未来,现在他们来中国了解未来。 弗里德曼不久前参观了一家中国企业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仅用3年多一点的时...
-
在科技不断进步、全球重心日渐东移的趋势下,世界对未来的想象已愈发多样化。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个新概念——“中国未来主义”,认为中国不仅是“制造未来”的庞大实体,还是承载着人类对未来想象的文化对象。 在西方一些研究“中国未来主义”的专家学者看来,中国模式不再只是“他者”,而是一个在政治、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