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次次寻访古迹,一次次触摸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引领亿万中华儿女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是对历史瑰宝的回溯与追寻...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
-
在广东潮州古城,总书记走进广济楼,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制作演示,了解潮州传统技艺传承情况,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山西平遥古城,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
-
从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中探寻“何以中国”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心系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托付道:“拜托你们了!” 检测一抹灰烬,窥见3000多年前的纺织工艺;AI技术拼对复原,不同祭祀坑的青铜器得以复归完整;多功能考古工作舱、超...
-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彬/摄 01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精粹,延续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明根脉。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 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瑰宝、自然珍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也是文明交流的桥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应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华文化主体性空前凸显、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多次在重要会议和文化点位考察时强调,“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
时政微观察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关城,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 从岳麓书院到嘉峪关长城、从三苏祠到大运河、从安阳殷墟到交河故城,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是弦歌不辍的根,是文化自信的源。
-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并进行深刻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指明了方向。 包容,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地大德,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通过“包”“容”二字,可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一部部优秀作品应运而生,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