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中,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核心理念,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准且深刻地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本质逻辑。这一理念从“建设主体”与“发展目的”这两个关键维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诠释了城市与人民之间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
-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尊重城市现状和历史沿革。秉持适应性设计理念进行微改造,处理好“尽精微”与“致广大”的关系,当是保护、更新、利用的一个重要路径。
-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
-
超大城市的治理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对上海而言,“人民至上”,无疑是一条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高品质治理的实施路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上海的努力正在持续。
-
第一观察 | 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指引 _光明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最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引擎”,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690多座城市、9.4亿城镇常住人口,在城市的有机生命体里,人是主角、是核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生动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城市工作浓缩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辩证: 微小如推进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要持续推进,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习近平总书...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中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党中央对做好城市工作的坚定决心。”部直属机关党委广大党员干部很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机关党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当好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排头兵”,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同时,部
-
让城市宜居宜业,需要把握好致广大与尽精微的关系。建设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有些工程免不了投资多、周期长,但决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找准需求、摸准痛点,小支点也能撬动大民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共空间开设爱心驿站,口袋公园“见...
-
画里有话丨以“绣花功夫”建设人民城市
绣花,以丝线为笔、绸帛为纸,于指尖跃动中针行线描,在至精至细中绘就绚丽图案。“下绣花功夫”,是“致广大而尽精微”辩证法的生动表达,也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目光投向上海。一面是高楼大厦的现代繁华,一面是里弄老房住户手拎马桶的场景,这样的反差,曾是国际化都市上海的一道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