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吧 - 智能搜索
  • 尽管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才正式施行,但早在2008年3月最高法就出台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精神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并指出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一些地...
  • 11月25日,最高检举行“依法惩治家庭暴力犯罪 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新闻发布会,集中通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关工作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全国妇联副主席葛晓燕指出,包括反家暴工作在内的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 精神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吗-法律知识|律图

    导读:精神暴力属于家庭暴力范畴,法律上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暴力,还涵盖精神虐待,如骂骂咧咧、诽谤、猜忌、冷暴力等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精神伤害。受害人有权依法寻求保护和救济。处理此类案件需综合考量行为持续性、严重性及精神损害程度。同时,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能更好维护受害人权益。

  • “反家暴工作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才能织密反家庭暴力联动防护网。”天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刘欣表示,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各协作单位加强联动协作,增强社会公众的反家庭暴力意识,努力减少家暴事件的发生。(本报记者南茂林 最高人民检察院门户网 2025-11-19 代表委员
  • 家暴不是“家事”_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对实施家庭暴力,手段残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因酗酒、赌博等恶习而长期或多次实施家庭暴力的,应依法从严打击。”在最高检检委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看来,家不应当成为暴力的庇护所。从严打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对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起到警示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 精神家暴指通过辱骂、威胁、诽谤、限制人身自由等非肢体暴力方式,对家庭成员精神和心理造成伤害。 法律界定:《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暴包括精神侵害行为。实务中,判断是否属精神家暴需考量行为的频率、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如一方长期对另一方进行言语辱骂、贬低,使对方产生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就可能构成精神家暴。
  • 一、精神家暴是不是算家暴 精神暴力也属于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
  • 遗弃是严重侵害家庭成员身体、精神权益的行为,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遗弃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等特点,被害人处于弱势地位。对于被害人提起自诉困难,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不予受理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进行立案监督,符合法定条件的转为公诉案件办理。办理遗弃公诉案件,应注重从犯罪嫌疑人扶养能力、拒绝扶养行为、主观...
  • 精神暴力也是家暴,最高法典型案例释放明确信号 据媒体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从近三年生效的涉家暴案件中选择8个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包括牟某虐待案,张某强奸案,许某某故意杀人案,任某强奸、猥亵儿童案,鲁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李某诉庞某抚养纠纷案,许某诉郑某离婚案,纪某诉苏某抚养纠纷案等。此次发布的案例,针对...
  • 反家庭暴力法第37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两高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明确规定,家庭暴力不仅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还发生在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共同生活人员之间。本案中,被告...